“趕訂單,早上7點半就到公司了。”2月5日,新春上班第一天,位于瑞安的瑞立集團下屬企業浙江瑞立空壓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技術工人王一凡熟練地為汽車零部件的油底殼放上螺絲,借助設備將其穩穩固定。
王一凡說:“今天是車間全員上班的第一天,為了趕訂單,大家都鼓足了干勁。近期我們要從7時30分工作到21時10分,雖然辛苦,但看到每條生產線日均能完成150臺的產量,覺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眼下,該公司裝配車間61人已全部到崗。實際上,為了趕生產進度,該車間包括王一凡在內的30多名員工在春節期間堅持到崗生產。
在這繁忙生產線的背后,是瑞立集團強勁的發展動力。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崛起,新能源空壓機訂單紛至沓來,產能規模也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2024年,公司產量同比實現翻番,而今年有望再度突破,預期產量將再次翻番,總產量將超過20萬臺。
新能源汽車作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核心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而新能源電動空壓機,作為新能源商用車的核心關鍵部件,其性能直接關系到整車的制動安全與性能表現,可謂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瑞立集團的新能源電動空壓機憑借卓越的技術和性能,于2020年榮獲“浙江省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稱號,并斬獲中國專利優秀獎、浙江省專利金獎、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多項殊榮,成為行業內的標桿產品。
“從去年底開始,我們陸續投入數千萬元,將新增3條基礎生產線,屆時總生產線將達到7條。這些新增生產線在局部共性和關鍵工序上,配備了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不僅大幅提升了產能,還進一步保障了產品質量,實現了局部生產過程的可追溯。”在車間里,瑞立集團總工李傳武指著一臺嶄新的設備介紹說。
新能源電動空壓機是李傳武帶領團隊精心研發的成果,他們在與各主機廠同步研發的過程中,創造了多項全球紀錄。中聯重科研制的全球首臺純電動汽車起重機、三一重工研制的全球首臺實現無人駕駛的電動混凝土攪拌車、中車株洲所研制的全球首列虛擬軌道列車,均搭載了瑞立集團的電動空壓機。
早在2010年,瑞立集團就提前布局新能源關鍵部件領域,如電動空壓機、電子制動系統(EBS)等。當年,瑞立集團第一臺新能源活塞式電動空壓機成功下線,填補了國內外該領域的技術空白,隨后便在該賽道上一路飛馳,搶占市場先機。如今,瑞立集團的新能源電動空壓機在細分領域已占據全國約5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市場也穩居領先地位。
當天9時許,車間里出現了溫馨的一幕。瑞立集團董事長張曉平帶隊,前來慰問新年上崗的員工。“去年大家做得很好,新的一年,我們站在了更高的起點,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再創佳績。”張曉平說。
跟隨張曉平一行的腳步,記者看到瑞立集團其他板塊的生產車間同樣秩序井然,企業員工到崗率已達95%,共同為一季度“開門紅”貢獻自己的力量。